小兒腹股溝疝可通過傳統疝修補術、腹腔鏡疝修補術等方式治療。手術方式的選擇需結合患兒年齡、疝囊大小及并發癥風險等因素綜合評估。
1、傳統疝修補術:采用開放手術方式,在腹股溝區切開皮膚逐層分離,將疝囊高位結扎后縫合腹壁薄弱處。適用于可復性疝且無嵌頓的患兒,術后需避免劇烈運動1個月。
2、腹腔鏡疝修補術:通過3個5mm切口置入腔鏡器械,在直視下完成疝囊高位結扎。具有創傷小、恢復快的優勢,雙側疝可同期處理,但需全身麻醉且費用較高。
3、疝囊高位結扎術:針對1歲以下嬰幼兒的經典術式,僅結扎疝囊頸而不修補腹壁,手術時間約20分鐘。需注意術后復發率約1%-3%,多與早產或結扎不徹底相關。
4、無張力疝修補術:使用聚丙烯補片加強腹股溝管后壁,適用于大齡兒童復發性疝。補片可能引起異物反應,需嚴格掌握適應癥,術后3個月內限制體育活動。
5、急診嵌頓疝手術:針對疝內容物無法還納的緊急情況,需探查腸管血運并行壞死腸段切除。術中需注意睪丸血供保護,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較擇期手術高2-3倍。
患兒術后應保持切口干燥,選擇高蛋白飲食如魚肉、雞蛋促進愈合,2周內避免跑跳等腹部用力動作。術后1個月復查超聲確認修復效果,6個月內每3個月隨訪觀察復發情況。日常注意預防便秘和呼吸道感染,減少腹壓增高的誘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