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腹水可通過螺內酯、呋塞米、托伐普坦等藥物緩解癥狀。腹水形成通常與門靜脈高壓、低蛋白血癥、醛固酮分泌過多、淋巴液回流受阻、腎功能異常等因素有關。
1、利尿治療:螺內酯作為醛固酮拮抗劑可減少鈉水潴留,常與呋塞米聯用以協同利尿。用藥期間需監測電解質,避免低鉀血癥發生。托伐普坦適用于頑固性腹水,通過抑制血管加壓素V2受體促進自由水排泄。
2、白蛋白補充:低蛋白血癥患者需靜脈輸注入血白蛋白提高血漿膠體滲透壓,每次10-20g配合利尿劑使用效果更佳。治療期間應定期檢測血清白蛋白水平,維持30g/L以上。
3、血管活性藥物:特利加壓素可收縮內臟血管降低門脈壓力,減少腹水生成。使用時需監測血壓變化,常見不良反應包括腹痛和面色蒼白。生長抑素類似物奧曲肽也有類似作用機制。
4、腹腔穿刺:大量腹水導致呼吸困難時可進行腹腔穿刺放液,單次放液不超過5L。需同步補充白蛋白防止循環功能障礙。反復穿刺需警惕感染風險。
5、病因控制:乙肝肝硬化患者需持續服用恩替卡韋抗病毒,酒精性肝硬化需嚴格戒酒。合并自發性腹膜炎需使用頭孢曲松等抗生素治療。
肝硬化腹水患者需采用低鹽飲食,每日鈉攝入控制在2g以下,適當補充優質蛋白如魚肉、雞蛋白。限制每日飲水量在1000-1500ml,定期監測體重和腹圍變化。適度床邊活動可改善循環,但需避免劇烈運動。出現發熱、腹痛或意識改變應立即就醫,警惕肝性腦病等并發癥發生。長期管理需通過營養支持、病因治療和并發癥預防相結合,必要時考慮肝移植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