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塞可通過鼻腔沖洗、熱敷按摩、藥物治療、手術矯正、環境調節等方式改善。長期鼻塞可能與過敏性鼻炎、慢性鼻竇炎、鼻中隔偏曲、鼻甲肥大、環境刺激等因素有關。
1、鼻腔沖洗:生理鹽水沖洗能清除鼻腔分泌物和過敏原,減輕黏膜水腫。每日1-2次使用洗鼻器,水溫保持37℃左右,沖洗后輕擤殘留液體。搭配海鹽水噴霧可增強保濕效果。
2、熱敷按摩:熱毛巾敷于鼻梁10分鐘促進血液循環,配合迎香穴按摩。拇指按壓鼻翼兩側凹陷處,順時針揉動20次,每日重復3組。蒸汽吸入添加桉樹精油效果更佳。
3、藥物治療:過敏性鼻炎可選用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抗組胺藥。鼻用激素如布地奈德噴霧減輕炎癥,連續使用不超過3個月。鼻減充血劑需避免長期使用防止反跳性充血。
4、手術矯正:鼻中隔偏曲需行鼻中隔成形術,肥大鼻甲可進行下鼻甲部分切除術。術后需定期換藥,避免劇烈運動兩周。低溫等離子消融術創傷較小恢復快。
5、環境調節:保持室內濕度40%-60%,每周更換床單減少塵螨。外出佩戴納米纖維口罩阻隔花粉,新裝修房屋需檢測甲醛濃度。冬季使用加濕器避免干燥刺激。
日常多攝入富含維生素C的獼猴桃、西蘭花,補充鋅元素增強免疫力。堅持快走、游泳等有氧運動改善鼻腔血液循環。睡眠時墊高枕頭15度可減輕夜間鼻塞,避免用力擤鼻導致中耳炎。癥狀持續加重或伴隨頭痛、嗅覺減退需耳鼻喉科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