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白內障可通過手術治療、光學矯正、藥物治療、定期隨訪、視覺訓練等方式干預。兒童白內障通常由遺傳因素、宮內感染、代謝異常、外傷、并發性眼病等原因引起。
1、手術治療:
晶狀體混濁程度影響視力發育時需手術干預。超聲乳化吸除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晶狀體切除術是主要術式。手術時機需結合混濁范圍、單雙眼發病及眼球震顫情況綜合評估。術后需長期隨訪屈光狀態及弱視治療。
2、光學矯正:
未達手術標準或術后殘留屈光不正需光學干預。框架眼鏡矯正高度遠視或散光,接觸鏡適用于單眼無晶狀體眼。角膜接觸鏡需嚴格護理防止感染,漸進多焦點鏡片可改善調節功能。
3、藥物治療:
合并葡萄膜炎時需糖皮質激素滴眼液控制炎癥。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預防術后感染,雙氯芬酸鈉滴眼液減輕炎癥反應。藥物不能逆轉晶狀體混濁,僅作為輔助治療手段。
4、定期隨訪:
每3-6個月需進行視力、眼壓、眼底檢查。嬰幼兒采用Teller視力卡評估,學齡期兒童使用標準視力表。光學相干斷層掃描監測黃斑發育情況,角膜地形圖篩查術后散光變化。
5、視覺訓練:
術后需持續進行遮蓋療法治療弱視。紅濾光片訓練改善雙眼視功能,調節集合訓練增強眼球運動協調性。知覺學習訓練提升視覺信息處理能力,訓練需持續至視覺發育成熟期。
保證每日維生素A攝入有助于視網膜健康,藍莓等深色果蔬提供抗氧化保護。避免劇烈運動防止外傷性晶狀體脫位,游泳時佩戴護目鏡預防感染。建立屈光檔案跟蹤發育變化,術后3年內每半年驗光調整矯正方案。遮蓋治療期間需監測健眼視力防止遮蓋性弱視,訓練時間隨年齡增長逐步延長至每天6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