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暈需警惕耳石癥、梅尼埃病和后循環缺血三種疾病。眩暈可能由內耳平衡器官異常、前庭系統功能障礙或腦血管供血不足引起,不同疾病伴隨癥狀和處理方式存在差異。
1、耳石癥:
耳石癥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是最常見的眩暈病因,由內耳耳石脫落刺激半規管引發。典型表現為頭部位置變動時突發旋轉性眩暈,持續時間通常不超過1分鐘,常伴隨惡心但無耳鳴或聽力下降。通過Dix-Hallpike體位試驗可確診,治療以耳石復位手法為主,如Epley復位法,多數患者1-2次復位即可緩解。
2、梅尼埃?。?/h3>
梅尼埃病是內淋巴積水導致的內耳疾病,表現為反復發作的旋轉性眩暈,每次持續20分鐘至12小時,伴隨波動性聽力下降、耳鳴和耳悶脹感。發病可能與內淋巴液吸收障礙、免疫因素或遺傳有關。急性期可使用前庭抑制劑緩解癥狀,長期管理需低鹽飲食、利尿劑治療,嚴重病例可考慮鼓室內注射糖皮質激素或手術。
3、后循環缺血:
后循環缺血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是中樞性眩暈的常見原因,由于椎動脈或基底動脈狹窄導致腦干、小腦缺血。眩暈多持續數分鐘至數小時,常伴隨復視、構音障礙、共濟失調等神經系統癥狀。危險因素包括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和頸椎病。需通過頭顱MRI或MRA確診,治療以抗血小板藥物、他汀類藥物及危險因素控制為主。
出現眩暈時應記錄發作特點、持續時間和伴隨癥狀,避免突然起身或頭部劇烈轉動。建議低鹽飲食控制鈉攝入量,每日不超過5克;適度進行前庭康復訓練如Brandt-Daroff練習;避免咖啡因和酒精刺激。若眩暈反復發作或伴隨頭痛、肢體無力、意識障礙等警示癥狀,需立即神經科或耳鼻喉科就診,排除腦卒中、聽神經瘤等嚴重疾病。高血壓患者需定期監測血壓,糖尿病患者注意血糖管理,這些基礎疾病控制對預防眩暈發作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