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腸癌早期癥狀可能由排便習慣改變、腹痛腹脹、便血或黑便、貧血消瘦、腹部腫塊等原因引起,需通過腸鏡檢查、腫瘤標志物檢測等方式確診。
持續性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是典型表現,糞便變細或呈鉛筆狀可能提示腸道狹窄。部分患者出現里急后重感,排便后仍有未排凈感。這些癥狀與腫瘤占據腸腔空間或刺激腸黏膜相關。
隱痛或絞痛多發生于右下腹或左下腹,進食后可能加重。腹脹感在腫瘤導致腸梗阻時尤為明顯,可能伴隨腸鳴音亢進。癥狀間歇性出現易被誤認為消化不良。
鮮紅色血便提示左半結腸病變,柏油樣黑便多見于右半結腸出血。出血量少時僅糞便潛血試驗陽性,長期慢性失血可導致血紅蛋白進行性下降。痔瘡出血需通過肛門指檢鑒別。
不明原因體重下降超過5%需警惕,腫瘤消耗及營養吸收障礙是主因。貧血表現為乏力、頭暈,鐵劑補充無效時應排查消化道出血。部分患者出現低熱等腫瘤熱表現。
晚期可在腹部觸及質硬包塊,乙狀結腸腫瘤經直腸指檢可能被發現。肝轉移時出現肝區叩擊痛,淋巴結轉移可能導致左鎖骨上淋巴結腫大。腸梗阻體征包括腹部膨隆、腸型可見。
建議增加膳食纖維攝入如燕麥、芹菜,適量進行快走、游泳等有氧運動。定期糞便潛血篩查,40歲以上人群每3-5年接受腸鏡檢查。出現報警癥狀需及時消化科就診,避免延誤診斷時機。家族史陽性者應提前開始腫瘤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