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化膿感染可通過局部清創、外用抗生素、口服藥物、物理治療、手術引流等方式治療。腳化膿感染通常由細菌感染、傷口處理不當、免疫力低下、糖尿病足、異物殘留等原因引起。
1、局部清創:
使用生理鹽水或碘伏沖洗創面,清除壞死組織和膿液。每日換藥1-2次,保持傷口干燥清潔。避免使用酒精等刺激性消毒劑,防止損傷新生肉芽組織。
2、外用抗生素:
局部涂抹莫匹羅星軟膏、夫西地酸乳膏或復方多粘菌素B軟膏。用藥前需清潔雙手,薄層均勻涂抹于感染區域。紗布覆蓋可防止藥物污染衣物。
3、口服藥物:
頭孢氨芐、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或克林霉素適用于中度感染。療程通常5-7天,需完整服用避免耐藥。出現皮疹或腹瀉應立即停藥就醫。
4、物理治療:
紅外線照射每次15分鐘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抬高患肢減輕腫脹,避免長時間站立。冷敷可緩解急性期疼痛,但禁止熱敷以防感染擴散。
5、手術引流:
深部膿腫需行切開引流術,術后放置橡皮條保持引流通暢。糖尿病足感染可能需清創術聯合負壓吸引治療。術后每日監測體溫和創面情況。
飲食需增加蛋白質攝入如雞蛋、魚肉促進組織修復,補充維生素C增強免疫力。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保持足部透氣,選擇寬松鞋襪。每日檢查足底,糖尿病患者需嚴格控糖。感染加重或發熱應及時復診,避免自行擠壓膿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