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門螺桿菌感染的診斷標準主要包括尿素呼氣試驗、糞便抗原檢測、血清學檢測、胃鏡檢查及組織學檢查、快速尿素酶試驗五種方法。
1、尿素呼氣試驗:
尿素呼氣試驗是目前最常用的非侵入性檢測方法。患者口服含碳13或碳14標記的尿素后,幽門螺桿菌產(chǎn)生的尿素酶會分解尿素產(chǎn)生二氧化碳。通過收集呼出氣體并檢測標記二氧化碳的含量,可判斷是否存在感染。該方法準確性高,操作簡便,適用于治療后的復查。
2、糞便抗原檢測:
通過檢測糞便中幽門螺桿菌的抗原成分診斷感染。該方法無需特殊設(shè)備,適合兒童、孕婦等特殊人群。檢測前需停用抗生素和質(zhì)子泵抑制劑2-4周,避免假陰性結(jié)果。與呼氣試驗相比,其敏感性略低但特異性相當。
3、血清學檢測:
通過檢測血液中幽門螺桿菌抗體判斷感染情況。由于抗體在治愈后仍可長期存在,該方法不能區(qū)分現(xiàn)癥感染和既往感染。適用于流行病學調(diào)查,但不推薦用于療效評估。IgG抗體檢測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均超過90%。
4、胃鏡及組織學檢查:
胃鏡檢查可直接觀察胃黏膜病變,同時取活檢組織進行快速尿素酶試驗或病理檢查。組織學檢查可發(fā)現(xiàn)幽門螺桿菌并評估黏膜炎癥程度。該方法準確性最高,但屬于侵入性檢查,通常用于有報警癥狀或需要鑒別診斷的患者。
5、快速尿素酶試驗:
將胃黏膜活檢標本放入含尿素和pH指示劑的試劑中,幽門螺桿菌分解尿素產(chǎn)氨導致pH值改變,試劑顏色變化提示陽性。該試驗操作簡單、成本低,30分鐘內(nèi)可出結(jié)果,但受取材部位和細菌量影響可能出現(xiàn)假陰性。
確診幽門螺桿菌感染通常需要結(jié)合臨床表現(xiàn)和至少兩種檢測方法。治療期間應避免高鹽、腌制食品,適量補充益生菌。治愈后仍需注意分餐制等預防措施,定期復查呼氣試驗。日常飲食建議選擇易消化的粥類、面條,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加重胃黏膜損傷。適當進行散步、瑜伽等溫和運動有助于改善胃腸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