蕁麻疹可通過冷敷、局部用藥、口服抗組胺藥、避免搔抓、調節環境等方式快速止癢。蕁麻疹通常由過敏反應、感染、物理刺激、自身免疫異常、精神緊張等原因引起。
1、冷敷緩解:用毛巾包裹冰袋敷于瘙癢部位,低溫能收縮毛細血管,減少組胺釋放。每次冷敷不超過10分鐘,間隔2小時重復。避免直接接觸皮膚導致凍傷,冷敷后涂抹保濕霜保護屏障。
2、外用藥物:爐甘石洗劑通過氧化鋅鎮靜皮膚,每日涂抹3-4次;弱效激素軟膏如氫化可的松可短期使用。避免在面部或皮膚破損處使用激素類藥膏,用藥后觀察是否出現灼熱感。
3、口服藥物:第二代抗組胺藥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作用持續24小時,嗜睡副作用小。急性發作時可聯用第一代藥物如撲爾敏增強效果。用藥期間忌酒,駕駛前慎用鎮靜類抗組胺藥。
4、阻斷搔抓:修剪指甲至光滑,夜間戴棉質手套。搔抓會刺激肥大細胞釋放更多組胺,形成"瘙癢-搔抓"惡性循環。采用拍打或按壓替代抓撓,穿寬松純棉衣物減少摩擦。
5、環境控制:保持室溫22-26℃、濕度50%-60%,使用空氣凈化器減少塵螨。避免突然的溫度變化,洗澡水溫不超過38℃。壓力過大時進行深呼吸練習,每日保證7小時睡眠。
飲食上選擇富含維生素C的獼猴桃、西蘭花,Omega-3脂肪酸含量高的三文魚、亞麻籽有助于減輕炎癥反應。適度進行瑜伽、游泳等低強度運動調節免疫,運動后及時清潔汗液。記錄每日接觸物排查過敏原,慢性蕁麻疹患者建議進行過敏原檢測。瘙癢持續超過6周或伴有呼吸困難需立即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