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脈硬化可通過有氧運動、抗阻訓練、柔韌性練習、平衡訓練、間歇訓練等方式改善。該疾病通常與脂質沉積、血管內皮損傷、慢性炎癥、高血壓、糖尿病等因素有關。
1、有氧運動:每周進行3-5次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騎自行車等,每次持續30-60分鐘。有氧運動能提升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促進血管內皮功能修復。運動時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的50%-70%,避免突然劇烈運動誘發心血管事件。
2、抗阻訓練:每周2-3次器械訓練或自重訓練,重點鍛煉大肌群如深蹲、俯臥撐、引體向上等。肌肉收縮產生的機械應力可刺激血管平滑肌細胞代謝,延緩動脈壁鈣化進程。訓練時采用中等負荷,每組重復8-12次,組間休息1-2分鐘。
3、柔韌練習:每日進行10-15分鐘伸展運動,如瑜伽體式、動態拉伸等。柔韌訓練能改善血管壁彈性,降低血管僵硬度。特別注意胸椎和髖關節的伸展,避免因姿勢不良導致血流動力學異常。
4、平衡訓練:單腿站立、太極云手等練習每周3次,每次20分鐘。平衡能力提升可預防跌倒風險,對合并外周動脈硬化的患者尤為重要。訓練時應靠近穩固支撐物,逐步延長單腿站立時間至60秒以上。
5、間歇訓練:采用快走-慢走交替的模式,如1分鐘快走配合2分鐘慢走,循環6-8組。這種訓練方式能更有效改善血管內皮依賴性舒張功能。初始階段建議在心率監測下進行,運動強度控制在自覺勞累程度12-14級。
合并高血壓患者運動前需監測血壓,避免晨峰血壓時段鍛煉。糖尿病患者應防范運動后低血糖,隨身攜帶糖果備用。建議選擇空氣清新的戶外環境鍛煉,寒冷天氣注意保暖防護。運動前后進行5-10分鐘熱身與放松,穿著透氣吸汗的運動服裝。定期進行心肺運動試驗評估運動處方安全性,根據體能變化動態調整訓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