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腦積水可能由先天性畸形、顱內出血、感染、腫瘤、腦脊液循環障礙等原因引起,可通過分流手術、內鏡下第三腦室造瘺術等方式治療。
1、先天畸形:中腦導水管狹窄、脊柱裂等發育異常可阻塞腦脊液循環通路。這類患兒常伴隨頭圍異常增大、前囟膨隆,需通過顱腦超聲或MRI確診。早期干預可采用乙酰唑胺減少腦脊液分泌,嚴重時需行腦室-腹腔分流術。
2、顱內出血:早產兒腦室周圍出血、產傷性硬膜下血腫可繼發腦積水。典型表現為易激惹、喂養困難,影像學可見腦室擴張。治療需先控制出血,必要時使用甘露醇降顱壓,后期考慮Ommaya儲液囊植入。
3、中樞感染:化膿性腦膜炎、TORCH感染可導致蛛網膜顆粒粘連。這類患兒多伴有發熱、抽搐,腦脊液檢查顯示蛋白升高。除抗感染治療外,可嘗試反復腰椎穿刺放液,頑固病例需行腦室鏡下分隔術。
4、占位病變:后顱窩腫瘤、脈絡叢乳頭狀瘤可能機械性梗阻。臨床表現包括落日征、嘔吐,增強MRI可明確病變性質。手術切除腫瘤是根本方法,臨時性措施包括腦室外引流。
5、代謝疾病:黏多糖貯積癥、X連鎖腦積水綜合征影響腦脊液吸收。這類遺傳性疾病往往合并肝脾腫大,需通過酶學檢測確診。特異性治療包括骨髓移植,對癥處理可采用腰大池-腹腔分流。
日常護理需注意保持頭部抬高30度體位,定期測量頭圍并記錄。母乳喂養時可適當增加DHA攝入,被動活動四肢關節預防攣縮。出現嘔吐、嗜睡等顱高壓癥狀時需立即就醫,康復期可進行水療和視聽刺激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