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門息肉可通過調整飲食結構、改善排便習慣、局部藥物治療、內鏡下切除、外科手術等方式治療。肛門息肉通常由長期便秘、膳食纖維攝入不足、慢性炎癥刺激、遺傳因素、病毒感染等原因引起。
1、飲食調整:增加膳食纖維攝入有助于軟化糞便,減少排便時對肛管的機械刺激。建議每日攝入25-30克膳食纖維,可選擇燕麥、芹菜、火龍果等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控制酒精攝入量。
2、排便管理:建立規律排便習慣,避免如廁時過度用力。每次排便時間控制在5分鐘內,可采用蹲姿排便減輕直腸壓力。便秘患者可進行腹部按摩促進腸蠕動。
3、藥物治療:局部使用硝酸甘油軟膏可緩解括約肌痙攣,減輕排便疼痛??诜楣强稍黾幽c道水分,改善便秘癥狀。合并感染者需使用甲硝唑等抗生素控制炎癥。
4、內鏡治療:直徑小于2厘米的息肉可在腸鏡下進行電凝切除術。對于廣基息肉可采用內鏡下黏膜切除術,術后需禁食24小時觀察有無出血。該方法創傷小、恢復快。
5、手術治療:多發息肉或懷疑惡變時需行經肛門直腸息肉切除術。巨大息肉可能需腹腔鏡輔助下直腸前切除術,術后需留置引流管監測出血情況。病理檢查確認息肉性質后決定后續治療方案。
肛門息肉患者日常應注意保持肛周清潔,便后使用溫水清洗。避免久坐久站,每小時活動5分鐘改善局部血液循環。適度進行提肛運動增強盆底肌力,每日3組每組15次。出現便血、疼痛加重或息肉增大應及時復查腸鏡,排除惡變可能。長期隨訪監測有助于早期發現病變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