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溶血檢查可通過血型抗體效價測定、新生兒膽紅素檢測、直接抗人球蛋白試驗等方式評估風險。ABO溶血通常由母嬰血型不合、母體抗體水平升高、胎兒紅細胞抗原暴露等因素引起。
當母親為O型血而胎兒為A型或B型時,母體天然存在的抗A或抗B抗體可能通過胎盤攻擊胎兒紅細胞。這種情況需在孕16周后定期監測抗體效價,若效價≥1:64需結合超聲監測胎兒貧血情況。
通過IgG抗A/B效價測定預測溶血風險,效價超過1:128時胎兒發生溶血概率增加。動態監測中效價呈4倍以上增長具有臨床意義,需配合胎心監護和胎兒大腦中動脈血流檢測。
出生后24小時內出現黃疸、血紅蛋白<145g/L或網織紅細胞>6%時提示溶血可能。新生兒膽紅素每日上升速度>5mg/dl或總膽紅素超過小時膽紅素曲線95百分位需光療干預。
ABO溶血可能與胎盤屏障功能異常、母體自身免疫疾病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胎兒水腫、肝脾腫大等癥狀。重度溶血需準備白蛋白、丙種球蛋白等藥物,必要時進行換血治療。
既往有ABO溶血兒生育史、孕晚期抗體效價驟升或超聲提示胎兒皮膚水腫者必須檢查。對于無高危因素的O型血孕婦,建議至少孕28周和分娩前各做一次抗體篩查。
日常需注意補充維生素E增強胎盤抗氧化能力,孕晚期適當增加優質蛋白攝入。新生兒期按需喂養促進膽紅素排泄,密切觀察皮膚黃染范圍和反應狀態。出現嗜睡、拒奶等神經系統癥狀需立即就醫,哺乳期母親避免食用可能加重溶血的食物如蠶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