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盆腔炎可通過抗生素治療、臥床休息、物理治療、避免性生活、定期復查等方式干預。急性盆腔炎通常由細菌感染、鄰近器官炎癥擴散、產后感染、宮腔操作感染、免疫力下降等原因引起。
1、抗生素治療:
急性盆腔炎多由細菌感染引起,需根據病原體選擇敏感抗生素。常用藥物包括頭孢曲松鈉、多西環素、甲硝唑等,需足療程使用以徹底清除感染源。治療期間需監測體溫及癥狀變化,避免自行停藥導致病情反復。
2、臥床休息:
急性期需保持半臥位休息,促進炎性滲出物局限化。避免劇烈運動或長時間站立,減輕盆腔充血狀態。可適當抬高下肢改善血液循環,疼痛明顯時可使用熱水袋熱敷下腹部。
3、物理治療:
超短波或微波理療能促進盆腔血液循環,加速炎癥吸收。治療溫度控制在38-40℃為宜,每日1次持續10-15分鐘。月經期或出血傾向者禁用,治療期間需補充足夠水分。
4、避免性生活:
急性期禁止性接觸防止交叉感染,建議配偶同步檢查治療。治愈后2-3個月經周期內需使用避孕套,降低復發風險。合并陰道炎者需同時進行陰道沖洗治療。
5、定期復查:
治療結束后需復查白帶常規及B超,確認炎癥完全消退。反復發作患者建議檢測支原體、衣原體等特殊病原體。慢性盆腔痛患者可考慮中藥灌腸輔助治療。
飲食宜選擇高蛋白的魚肉蛋奶和富含維生素的綠葉蔬菜,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加重盆腔充血。每日飲水量保持2000ml以上促進代謝,可適量飲用蒲公英茶輔助消炎。恢復期可進行凱格爾運動增強盆底肌功能,但需避免騎自行車等壓迫盆腔的運動。出現持續發熱或陰道異常出血需立即返院檢查,警惕盆腔膿腫等并發癥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