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部硬塊可能是脂肪瘤、皮脂腺囊腫、纖維瘤、淋巴結腫大或鈣化性肌腱炎等常見問題。具體性質需結合臨床表現和醫學檢查確定。
1、脂肪瘤:
脂肪瘤是最常見的軟組織良性腫瘤,由成熟脂肪細胞構成。觸診質地柔軟、活動度好,邊界清晰,生長緩慢。多發于皮下脂肪層,直徑通常1-3厘米。無癥狀者無需治療,若影響美觀或壓迫神經可手術切除,復發率低于5%。
2、皮脂腺囊腫:
皮脂腺導管阻塞形成的潴留性囊腫,內容物為豆渣樣皮脂分泌物。特征為中央可見黑頭樣開口,可能伴發感染出現紅腫熱痛。治療需完整切除囊壁,局部感染時需先抗炎處理。保持皮膚清潔可預防復發。
3、纖維瘤:
來源于纖維結締組織的實性腫塊,質地堅硬、表面光滑。生長緩慢且極少惡變,常見于真皮層或筋膜層。直徑多小于2厘米,手術切除是根治方法。需與纖維肉瘤鑒別,后者生長迅速且邊界不清。
4、淋巴結腫大:
肩部淋巴結群位于鎖骨上下區域。炎癥反應會導致淋巴結增大伴壓痛,質地偏韌。結核感染可能形成串珠樣腫塊,惡性腫瘤轉移則表現為無痛性硬結。需通過超聲或活檢明確性質,治療需針對原發病因。
5、鈣化性肌腱炎:
肩袖肌腱鈣鹽沉積引發的無菌性炎癥,急性期表現為劇烈疼痛伴局部硬結。X線可見特征性鈣化灶。初期可采用體外沖擊波治療促進鈣質吸收,頑固病例需關節鏡下清理。康復期需進行肩關節功能鍛煉。
發現肩部硬塊應避免反復觸摸刺激,觀察腫塊變化情況。建議記錄腫塊大小、質地變化及伴隨癥狀。日常注意均衡飲食,適量補充維生素D和鈣質,避免肩部過度負重。進行肩關節環繞、擴胸等溫和運動改善局部血液循環。若硬塊持續增大、出現疼痛或皮膚改變,需及時至普外科或骨科就診,通過超聲、MRI等檢查明確診斷。哺乳期女性出現腫塊需排除乳腺組織異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