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尿蛋白可能由妊娠期生理變化、尿路感染、妊娠期高血壓疾病、腎臟疾病、先兆子癇等原因引起。
1、妊娠期生理變化:
妊娠期腎小球濾過率增加可能導致少量蛋白尿,屬于生理性改變。孕中晚期子宮增大壓迫輸尿管,可能造成暫時性蛋白尿。這種蛋白尿通常不超過300mg/24h,分娩后自行消失,無需特殊治療,定期尿常規監測即可。
2、尿路感染:
孕婦易發生尿路感染,細菌刺激尿路上皮細胞導致蛋白滲出。可能伴隨尿頻、尿急、排尿疼痛等癥狀。確診需結合尿培養,治療選擇對胎兒安全的抗生素如頭孢克洛、阿莫西林等,同時增加水分攝入促進細菌排出。
3、妊娠期高血壓:
妊娠20周后出現高血壓合并蛋白尿≥300mg/24h需考慮妊娠期高血壓疾病。血管痙攣導致腎小球基底膜通透性改變,可能伴隨水腫、頭痛、視力模糊。治療包括降壓拉貝洛爾、解痙硫酸鎂及密切監測胎兒情況。
4、腎臟疾病:
原有慢性腎炎、糖尿病腎病等基礎疾病在妊娠期加重,可能出現持續性蛋白尿。通常伴有血尿、管型尿,需通過腎功能檢查、腎臟超聲評估。治療需兼顧胎兒安全,必要時使用糖皮質激素或免疫抑制劑,嚴重者需終止妊娠。
5、先兆子癇:
妊娠期特有疾病,表現為高血壓合并大量蛋白尿≥2g/24h,可能與胎盤缺血、血管內皮損傷有關。典型癥狀包括全身水腫、肝功能異常、血小板減少。確診后需立即住院治療,適時終止妊娠是根本解決措施,延遲處理可能發展為子癇。
孕婦出現蛋白尿應記錄24小時尿蛋白定量,監測血壓變化。飲食需控制鈉鹽攝入每日<6g,保證優質蛋白如魚肉、蛋奶的供給。避免長時間站立,側臥位休息可改善腎臟血流。建議每日飲水1500-2000ml,但嚴重水腫者需限制液體入量。定期產檢時需復查尿常規、腎功能,出現頭痛、視物模糊、少尿等危險癥狀需立即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