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膀胱脹痛可能由尿路感染、前列腺炎、膀胱結石、膀胱過度活動癥、尿道狹窄等原因引起。
1、尿路感染:
細菌侵入泌尿系統引發的炎癥反應是常見誘因。大腸桿菌等病原體通過尿道逆行感染膀胱黏膜,導致充血水腫和神經敏感性增高。典型表現為排尿灼熱感伴隨下腹墜脹,尿常規可見白細胞增多。治療需根據尿培養結果選擇敏感抗生素,同時增加每日飲水量至2000毫升以上。
2、前列腺炎:
前列腺充血腫脹可壓迫后尿道引發牽涉痛。中青年患者多與久坐、飲酒等誘發無菌性炎癥有關,老年患者常合并細菌感染。癥狀包括會陰部放射痛及排尿中斷,直腸指檢可觸及腫大腺體。治療采用α受體阻滯劑改善排尿,配合溫水坐浴緩解盆底肌痙攣。
3、膀胱結石:
結晶物質在膀胱內沉積形成異物刺激。長期飲水不足或代謝異常者易發,結石移動時刮擦膀胱壁產生銳痛,體位變動可能誘發癥狀加重。B超檢查能明確結石大小及位置,直徑小于6毫米的結石可通過藥物排石,較大結石需行膀胱鏡碎石術。
4、膀胱過度活動癥:
逼尿肌不自主收縮導致尿急尿頻伴脹痛。與神經系統調控異常或膀胱感覺過敏相關,尿動力學檢查顯示膀胱容量減小。行為訓練如定時排尿配合M受體拮抗劑可降低膀胱敏感性,嚴重者需進行骶神經調節治療。
5、尿道狹窄:
尿道管腔變窄導致排尿阻力增加。外傷或反復炎癥引起的瘢痕攣縮是主因,表現為尿線變細、排尿費力,殘余尿增多引發膀胱脹滿感。尿道造影可明確狹窄部位,輕度狹窄可行尿道擴張術,嚴重者需尿道成形術。
建議出現膀胱脹痛持續超過24小時或伴隨發熱、血尿時及時泌尿外科就診。日常保持每日1500-2000毫升水分攝入,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注意會陰部清潔。長期久坐人群每小時起身活動5分鐘,規律排空膀胱減少尿液滯留。可嘗試凱格爾運動增強盆底肌控制力,但需在專業人員指導下進行以避免錯誤用力加重癥狀。尿痛緩解前暫緩騎行等會陰受壓運動,選擇寬松透氣的棉質內褲減少局部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