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粘連是指盆腔內器官或組織因炎癥、創傷或手術等因素導致異常黏連的病理狀態,可能由感染、子宮內膜異位癥、手術損傷、盆腔炎性疾病、先天發育異常等原因引起。
1、感染因素:盆腔粘連常與細菌或病毒感染有關,如淋球菌、衣原體等病原體引發的盆腔炎。急性期需抗生素治療,慢性炎癥可能需物理治療輔助松解黏連。
2、子宮內膜異位:異位內膜組織在盆腔種植可刺激局部形成黏連帶。該病典型表現為進行性痛經和不孕,需通過腹腔鏡手術清除病灶。
3、手術創傷:剖腹產、子宮肌瘤剔除等盆腔手術可能造成組織損傷性黏連。術中采用防粘連膜、術后早期活動可降低風險。
4、盆腔炎癥:慢性盆腔炎反復發作會導致輸卵管與卵巢周圍廣泛黏連。患者常出現下腹墜痛和性交痛,需結合抗炎與中藥灌腸治療。
5、先天異常:苗勒管發育異常可能合并盆腔結構紊亂,青少年期即可出現黏連表現。這類情況需個體化評估是否需手術矯正。
日常需保持會陰清潔,避免久坐和過度勞累。建議每周進行3-4次凱格爾運動增強盆底肌力,飲食多攝入富含維生素C的柑橘類水果和深海魚類。出現持續下腹痛或月經異常應及時進行婦科超聲檢查,嚴重黏連導致不孕者可考慮宮腹腔鏡聯合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