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肚子拉水樣便可通過口服補液鹽、調整飲食、腹部保暖、藥物干預、就醫評估等方式處理。腹瀉水樣便通常由病毒感染、細菌感染、食物不耐受、腸易激綜合征、腸道炎癥等原因引起。
1、補液防脫水:腹瀉導致水分大量流失,口服補液鹽能補充電解質和水分。每排一次稀便需補充100-200ml補液溶液,可選用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低滲口服補液鹽Ⅲ。避免飲用含糖飲料加重滲透性腹瀉。
2、飲食調整:選擇低纖維的BRAT飲食香蕉、米飯、蘋果泥、吐司,暫時避免乳制品和高脂食物。癥狀緩解后逐步添加煮熟的胡蘿卜、燕麥等易消化食物。少量多餐減輕腸道負擔。
3、腹部保暖:用熱水袋熱敷腹部緩解腸痙攣,溫度控制在40℃左右避免燙傷。順時針按摩臍周促進腸蠕動恢復,配合屈膝側臥體位減輕腹痛。
4、藥物干預:蒙脫石散可吸附腸道毒素,益生菌制劑如雙歧桿菌三聯活菌膠囊幫助恢復菌群平衡。細菌性腹瀉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諾氟沙星等抗菌藥物。
5、識別危重信號:持續48小時以上水樣便伴發熱超過38.5℃、血便、意識模糊等需急診處理。嬰幼兒出現囟門凹陷、皮膚彈性差等脫水體征應立即就醫。
腹瀉期間需保持每日2000ml以上飲水量,可飲用淡茶、米湯等。恢復期適當補充含鉀豐富的香蕉、土豆。避免劇烈運動加重脫水,癥狀完全消失3天后再逐步恢復日常活動。注意便后洗手、餐具消毒等衛生措施,預防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