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疸是否自動消退取決于病因。生理性黃疸可通過增加喂養、日光照射等方式緩解;病理性黃疸需針對膽紅素代謝異常、肝膽疾病等因素干預,常伴隨皮膚瘙癢、陶土色糞便等癥狀。
1、生理性黃疸:新生兒膽紅素代謝不完善是主要誘因,出生后2-3天出現,7-10天自然消退。加強母乳喂養頻率促進膽紅素排泄,每日8-12次哺乳可加速代謝。適當陽光暴露有助于膽紅素光異構化,選擇早晨或傍晚陽光柔和時段,每次10-15分鐘。
2、母乳性黃疸: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過高導致膽紅素腸肝循環增加。暫停母乳3天后黃疸明顯減退者需確診,期間改用配方奶喂養并監測膽紅素值。恢復母乳后黃疸可能反復但不影響健康,無需特殊治療。
3、溶血性黃疸:母嬰血型不合引發紅細胞破壞,膽紅素生成過量。ABO溶血可采用靜脈丙種球蛋白阻斷抗體,Rh溶血需換血治療?;純嚎赡艹霈F貧血、肝脾腫大,藍光照射需達12-24小時/天,配合白蛋白靜脈輸注結合游離膽紅素。
4、梗阻性黃疸:膽道閉鎖或膽總管囊腫導致膽汁排泄障礙。經皮肝穿刺膽道造影確診后,Kasai手術宜在出生60天內實施,肝移植適用于晚期病例。糞色灰白伴直接膽紅素升高超過20%時需超聲檢查,術后需長期服用熊去氧膽酸改善膽汁淤積。
5、感染性黃疸:巨細胞病毒或敗血癥引起肝細胞損傷。更昔洛韋抗病毒治療需持續2-3周,血培養陽性者根據藥敏選用頭孢曲松。監測轉氨酶水平反映肝損程度,靜脈營養支持需調整脂肪乳劑用量,避免加重黃疸。
母乳喂養者注意觀察嬰兒吸吮力及尿量,黃疸期間每日體重增長應達20-30克。病理性黃疸需定期復查血膽紅素曲線,光療期間佩戴眼罩保護視網膜。成人出現黃疸應立即排查肝炎、膽石癥等病因,避免攝入酒精及高脂飲食加重肝臟負擔。適度有氧運動如散步、游泳可促進代謝,但嚴重黃疸患者需限制運動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