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過敏可通過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依巴斯汀等藥物緩解癥狀。皮膚過敏通常由接觸過敏原、食物過敏、藥物反應、環境因素、免疫異常等原因引起。
1、抗組胺藥物:氯雷他定通過阻斷組胺H1受體減輕瘙癢和紅腫,適合緩解蕁麻疹或花粉癥癥狀。西替利嗪對季節性過敏性鼻炎伴隨的皮膚癥狀效果顯著。依巴斯汀作用持久,適用于慢性特發性蕁麻疹患者。
2、激素類藥物:糠酸莫米松乳膏適用于局部皮膚炎癥,能快速緩解接觸性皮炎引起的紅腫。氫化可的松軟膏用于輕度濕疹,需避免長期連續使用超過兩周。面部等薄嫩皮膚部位建議選擇弱效激素。
3、免疫調節劑:他克莫司軟膏適用于激素無效的面部皮炎,通過抑制T細胞活性減少炎癥反應。吡美莫司乳膏對特應性皮炎有顯著療效,適合2歲以上兒童使用。這類藥物不引起皮膚萎縮,但可能產生灼熱感。
4、過敏原阻斷:色甘酸鈉通過穩定肥大細胞膜預防過敏發作,適用于已知過敏原暴露前的預防。孟魯司特鈉對過敏體質合并哮喘的患者具有雙重改善作用。需持續用藥才能維持防護效果。
5、輔助治療藥物:葡萄糖酸鈣靜脈注射可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用于急性過敏發作輔助治療。維生素C口服增強抗氧化能力,減輕慢性過敏反應。爐甘石洗劑通過物理降溫緩解瘙癢,適合兒童輕度皮炎。
過敏期間需避免海鮮、堅果等易致敏食物,穿著純棉透氣衣物減少摩擦刺激。適度游泳等低強度運動可增強皮膚屏障功能,但出汗后需及時清潔。長期反復發作需進行過敏原檢測,建立個性化防護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