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后跟疼痛可通過休息制動、物理治療、口服非甾體抗炎藥、局部藥物注射、矯形器具等方式緩解。該癥狀可能與足底筋膜炎、跟骨骨刺、跟腱炎、滑囊炎、外傷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xiàn)為晨起第一步疼痛、局部壓痛、活動受限等癥狀。
1、休息制動:減少長時間行走或站立,避免穿硬底鞋,選擇足弓支撐良好的運動鞋。急性期可冰敷患處15分鐘,每日2-3次。體重超標者需控制BMI在24以下,減輕足部負荷。
2、物理治療:每日進行足底筋膜拉伸訓練,如臺階懸踵練習、毛巾牽拉訓練。采用超聲波治療或沖擊波治療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每周2-3次,連續(xù)4周為1療程。
3、口服藥物:非甾體抗炎藥可選用塞來昔布、雙氯芬酸鈉、洛索洛芬鈉等,連續(xù)服用不超過7天。合并骨質(zhì)疏松的老年患者可聯(lián)用鈣劑與維生素D制劑。
4、局部注射:頑固性疼痛可采用復方倍他米松注射液聯(lián)合利多卡因進行痛點封閉,每月1次,全年不超過3次。注射后24小時內(nèi)避免沾水,觀察有無皮膚萎縮等副作用。
5、矯形干預:定制個性化足弓墊矯正生物力學異常,夜間使用足踝支具保持踝關節(jié)中立位。嚴重跟骨骨刺者可考慮體外沖擊波碎石或關節(jié)鏡微創(chuàng)手術清除骨贅。
足部疼痛緩解期建議每日溫水泡腳20分鐘,水中可加入艾葉或紅花。飲食多攝入富含歐米伽3脂肪酸的三文魚、亞麻籽,避免高嘌呤飲食誘發(fā)痛風性跟腱炎。選擇游泳、騎自行車等非負重運動替代跑步鍛煉,逐步恢復活動量時應佩戴護踝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