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二聚體檢測可作為孕期血栓篩查的輔助手段,但需結合臨床表現、影像學檢查及其他實驗室指標綜合判斷。孕期D-二聚體水平生理性升高可能干擾結果解讀,單純依賴該指標無法確診血栓。
1、檢測原理:D-二聚體是纖維蛋白降解產物,血栓形成時其水平顯著升高。孕期因凝血功能亢進,D-二聚體值常高于非妊娠狀態,孕晚期可達正常值4倍以上。檢測需采用高敏感方法如ELISA或免疫比濁法。
2、臨床價值:陰性結果對排除深靜脈血栓特異性達95%,但陽性預測值僅30-50%。孕28周后陽性預測值進一步降低,需聯合下肢靜脈超聲檢查。肺動脈栓塞診斷需結合CT肺動脈造影。
3、干擾因素:子癇前期、胎盤早剝、手術創傷均可導致D-二聚體升高。合并抗磷脂抗體綜合征時,D-二聚體持續增高但未必存在血栓,需動態監測變化趨勢。
4、診斷策略:Wells評分聯合D-二聚體檢測可提高準確性。低風險孕婦D-二聚體<0.5mg/L可基本排除血栓,中高風險者無論結果均需影像學確認。產后血栓風險持續6周,檢測閾值應調整至非孕水平。
5、替代指標:血栓彈力圖、凝血酶-抗凝血酶復合物檢測可輔助判斷。疑似肺栓塞時檢測NT-proBNP和肌鈣蛋白,下肢癥狀明顯者需測量肢體周徑差。
孕期血栓預防重于診斷,適度活動、彈力襪穿戴、控制體重可降低風險。高凝狀態孕婦需個體化評估,必要時預防性使用低分子肝素。出現單側肢體腫脹、呼吸困難或胸痛應立即就醫,避免延誤抗凝治療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