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兒水腫可通過宮內輸血、藥物治療、母體疾病管理、羊水減量術、提前分娩等方式治療。胎兒水腫通常由Rh血型不合、胎兒貧血、先天性感染、染色體異常、母體妊娠高血壓等因素引起。
針對嚴重貧血導致的胎兒水腫,通過臍靜脈穿刺直接向胎兒輸入紅細胞。該方法需在超聲引導下操作,可改善胎兒攜氧能力,適用于Rh溶血病或細小病毒感染引起的貧血。
母體口服地塞米松促進胎兒肺成熟,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療胎兒同種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對于弓形蟲或巨細胞病毒感染,可使用螺旋霉素、更昔洛韋等抗病原體藥物。
妊娠高血壓患者需嚴格監測血壓,必要時使用拉貝洛爾或硝苯地平控制血壓。糖尿病患者通過胰島素調整血糖至正常范圍,甲狀腺功能異常者補充左甲狀腺素鈉。
對于嚴重羊水過多壓迫胎兒者,在超聲定位下抽取500-1000ml羊水。該操作可降低宮腔壓力,改善胎盤血流,但需警惕胎膜早破或感染風險。
孕周超過34周且胎兒存活可能性大時,權衡利弊后選擇剖宮產。對于胎肺成熟者優先考慮自然分娩,極早產兒需轉入NICU進行呼吸支持及白蛋白輸注。
孕婦需每日左側臥位休息促進胎盤灌注,限制鈉鹽攝入量在3g/日以下。監測胎動變化及體重增長,每周進行胎兒超聲多普勒血流檢測。補充優質蛋白如魚肉、禽蛋,避免生冷食物預防感染。對于免疫性水腫史者,再次妊娠前需完成抗體篩查及預防性免疫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