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高血壓并發子癇前期是指妊娠20周后慢性高血壓患者新出現蛋白尿或原有蛋白尿加重,伴有血壓進一步升高或靶器官損害。主要特征包括血壓≥140/90mmHg、尿蛋白≥0.3g/24h、可能伴隨血小板減少、肝功能異常、腎功能損害、肺水腫或神經系統癥狀。
1、血壓異常:
慢性高血壓患者妊娠后血壓較孕前升高或出現新的血壓波動,收縮壓≥140mmHg或舒張壓≥90mmHg。這種血壓異常可能源于胎盤血管內皮功能障礙,導致血管活性物質失衡,血管收縮因子分泌增加而舒張因子減少。監測血壓時需注意晨峰現象和夜間血壓波動。
2、蛋白尿加重:
原有高血壓腎病基礎上出現尿蛋白定量≥0.3g/24h,或尿蛋白/肌酐比值≥0.3。蛋白尿反映腎小球濾過屏障受損,與胎盤源性抗血管生成因子如sFlt-1水平升高有關。需通過24小時尿蛋白定量或隨機尿蛋白/肌酐比值動態評估。
3、多系統受累:
可能出現血小板計數<100×10?/L、血清轉氨酶升高至正常2倍以上、血肌酐>1.1mg/dl等實驗室異常。這些表現與微血管病性溶血、肝竇纖維蛋白沉積、腎小球內皮腫脹等病理改變相關,提示疾病已進展至多器官功能障礙階段。
4、神經系統癥狀:
部分患者出現持續性頭痛、視覺障礙或抽搐發作,反映腦血管自動調節功能失代償。大腦灌注壓突破上限時可能導致血管源性腦水腫,需通過眼底檢查觀察視網膜動脈痙攣、出血等改變。
5、胎兒并發癥:
子宮胎盤灌注不足可導致胎兒生長受限、羊水過少或胎心監護異常。多普勒超聲顯示臍動脈舒張末期血流缺失或反向提示胎盤功能嚴重受損,需結合生物物理評分評估胎兒安危。
慢性高血壓并發子癇前期患者應保證每日優質蛋白攝入60-80g,限制鈉鹽至3-5g/日,補充鈣劑1000-1200mg/日。保持每日尿量>1000ml,臥床時采取左側臥位改善胎盤血流。每周監測體重增長不超過0.5kg,定期進行胎動計數和產前檢查。出現持續性頭痛、視物模糊、右上腹痛或胎動減少需立即就醫。血壓控制目標為收縮壓110-140mmHg,舒張壓80-90mmHg,避免血壓驟降影響胎盤灌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