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管炎的治療藥物需根據病因選擇,常用藥物包括抗生素類如阿莫西林、鎮咳祛痰藥如氨溴索、支氣管擴張劑如沙丁胺醇、抗炎藥如布地奈德以及中成藥如急支糖漿。具體用藥需由醫生評估感染類型和癥狀嚴重程度后決定。
1、抗生素:
細菌性氣管炎需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頭孢呋辛或阿奇霉素。這類藥物通過抑制細菌細胞壁合成或蛋白質合成發揮作用,適用于黃膿痰、發熱等細菌感染指征者。用藥前需明確病原體,避免濫用導致耐藥性。
2、鎮咳祛痰藥:
痰液黏稠者可選用氨溴索或乙酰半胱氨酸,通過分解黏蛋白促進排痰;干咳劇烈時可用右美沙芬抑制咳嗽中樞。伴有喘息時需慎用中樞性鎮咳藥,避免痰液滯留加重氣道阻塞。
3、支氣管擴張劑:
沙丁胺醇或特布他林等β2受體激動劑能緩解氣道痙攣,適用于合并支氣管痙攣的氣管炎患者。可通過霧化吸入或口服給藥,常見副作用包括心悸和震顫,心臟病患者需謹慎使用。
4、抗炎藥物:
布地奈德等吸入性糖皮質激素適用于氣道炎癥明顯者,能減輕黏膜水腫和分泌物增多。嚴重病例可短期口服潑尼松,但需注意血糖升高、骨質疏松等全身副作用,療程一般不超過7天。
5、中成藥:
急支糖漿、蜜煉川貝枇杷膏等具有清熱化痰功效,適用于輕癥或輔助治療。部分中成藥含麻黃堿,高血壓患者需避免使用。中藥治療需辨證施治,風寒型與風熱型用藥差異顯著。
氣管炎患者除藥物治療外,需保持每日2000毫升以上飲水量稀釋痰液,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室內濕度建議維持在50%-60%,吸煙者必須戒煙。急性期需休息3-5天,恢復期可進行散步等低強度運動。若出現持續高熱、咯血或呼吸困難,應立即就醫排除肺炎等并發癥。慢性氣管炎患者可接種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預防急性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