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梗塞早期癥狀主要包括突發單側肢體無力、言語含糊不清、面部不對稱、視力障礙、頭暈伴惡心、認知功能下降。這些癥狀多由腦血管堵塞導致局部腦組織缺血缺氧引起,需在黃金4.5小時內就醫。
1、肢體無力:
突發單側上肢或下肢無力是常見首發癥狀,表現為持物不穩、行走拖步。由于大腦運動中樞供血不足,患者可能出現肌力減退但無疼痛感。約60%患者發病前24小時會出現短暫性肢體麻木等預警信號。
2、言語障礙:
語言中樞受累導致表達和理解困難,患者說話含糊如含橄欖,或完全失語。伴隨書寫閱讀障礙時,提示優勢半球額葉受損。此類癥狀易被誤認為醉酒,但實際是大腦中動脈供血區缺血的典型表現。
3、面癱:
病變側鼻唇溝變淺、口角下垂,鼓腮漏氣,與周圍性面癱不同在于常伴同側肢體癥狀。中樞性面癱反映皮質腦干束受損,多由頸內動脈系統梗塞引起,需與貝爾面癱鑒別。
4、視覺異常:
突發單眼黑蒙或雙眼同向偏盲最常見,持續數分鐘至數小時。后循環缺血可能導致復視或眼球運動障礙。視網膜中央動脈分支阻塞時,會出現特征性"視網膜蒼白水腫伴櫻桃紅斑"。
5、眩暈嘔吐:
小腦或腦干梗塞常引發劇烈眩暈,伴隨共濟失調和噴射性嘔吐。區別于耳源性眩暈的特點是存在交叉性感覺障礙或霍納綜合征。后循環缺血約占腦梗塞20%,但死亡率高達80%。
6、意識混亂:
突發記憶力減退、時空定向力障礙提示丘腦或顳葉缺血。老年患者可能僅表現為嗜睡或人格改變,易被誤診為癡呆。大腦后動脈梗塞可能導致罕見的安東綜合征——失明但否認視力障礙。
出現上述任一癥狀應立即撥打急救電話,保持患者側臥位防止誤吸。日常需控制血壓血糖,低鹽低脂飲食,每周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40歲以上人群建議每年檢查頸動脈超聲,房顫患者需遵醫囑抗凝治療。冬季注意保暖避免血管痙攣,夏季及時補水防止血液濃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