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可通過抗生素治療、中藥調理、止痛藥物、物理治療、手術治療等方式干預。盆腔炎通常由細菌感染、性傳播疾病、宮腔操作、免疫力低下、鄰近器官炎癥擴散等因素引起。
1、抗生素治療:
細菌感染是盆腔炎的主要病因,需根據病原體選擇敏感抗生素。常用藥物包括頭孢曲松鈉聯合多西環素、甲硝唑覆蓋厭氧菌,或左氧氟沙星單藥治療。療程需持續14天以徹底清除感染源,治療期間需復查炎癥指標。
2、中藥調理:
慢性盆腔炎可輔以活血化瘀類中藥,如金剛藤膠囊、婦炎康片改善盆腔微循環,桂枝茯苓丸調節氣血運行。中藥熏蒸或保留灌腸能促進藥物局部吸收,需在醫生指導下連續使用2-3個月經周期。
3、止痛干預:
急性發作期疼痛明顯者可短期使用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緩釋膠囊、塞來昔布緩解盆腔充血腫脹。嚴重疼痛可考慮曲馬多等弱阿片類藥物,但需警惕掩蓋病情進展的風險。
4、物理治療:
超短波療法通過熱效應促進炎癥吸收,每周3次連續2周。紅外線照射可改善輸卵管水腫,配合下腹部按摩能緩解盆腔粘連。治療期間需避免經期操作,禁止盆浴及性生活。
5、手術治療:
輸卵管卵巢膿腫需行腹腔鏡膿腫引流術,嚴重盆腔粘連可選擇粘連松解術。對于反復發作的慢性盆腔炎,必要時實施子宮及附件切除術以徹底清除病灶。
盆腔炎患者日常需增加高蛋白飲食如魚肉蛋奶,補充維生素C增強免疫力。急性期臥床時采用半臥位促進炎性分泌物引流,恢復期可進行凱格爾運動改善盆底血液循環。治療期間嚴格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保持會陰部清潔干燥,性伴侶需同步治療預防交叉感染。每3個月復查婦科超聲及白帶常規,監測輸卵管通暢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