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感染艾滋病時服用阻斷藥物可能引起短期副作用,但通常不會造成長期損害。艾滋病阻斷藥暴露后預防用藥,PEP的主要影響包括胃腸道反應、肝功能異常、頭痛疲勞、過敏反應及代謝紊亂。
1、胃腸道反應:
約30%-50%使用者會出現惡心嘔吐、腹瀉等消化道癥狀。這些反應多發生在用藥初期,與藥物刺激胃黏膜及改變腸道菌群有關。可通過餐后服藥減輕不適,嚴重時需醫生評估是否調整用藥方案。
2、肝功能異常:
部分阻斷藥物可能引起轉氨酶升高,表現為乏力、食欲減退。用藥期間需定期監測肝功能,既往有肝病病史者風險更高。多數異常在停藥后可自行恢復,極少數可能發展為藥物性肝炎。
3、頭痛疲勞:
中樞神經系統副作用常見于含多替拉韋的方案,表現為持續性頭痛、嗜睡或失眠。這些癥狀通常程度較輕,2-4周內逐漸適應,必要時可短期使用對癥藥物緩解。
4、過敏反應:
少數人可能出現皮疹、發熱等超敏反應,嚴重者可發生史蒂文斯-約翰遜綜合征。用藥后出現皮膚黏膜損害應立即停藥就醫。奈韋拉平等藥物更易引發此類反應。
5、代謝紊亂:
長期使用可能影響骨密度或導致血脂異常,但28天標準阻斷療程極少引發此類問題。腎功能不全者需警惕替諾福韋的腎毒性,用藥期間應保持充足水分攝入。
艾滋病阻斷藥需在暴露后72小時內啟動28天連續用藥,健康人群誤服單次劑量通常無需特殊處理。建議服藥期間每日補充2000ml水分,適量增加全谷物和優質蛋白攝入以減輕腸道負擔,避免同時服用肝藥酶誘導劑如圣約翰草。出現持續嘔吐、黃疸或嚴重皮疹應立即就醫,完成阻斷療程后建議進行肝腎功能復查。日常預防應注重安全性行為規范和使用暴露前預防PrEP等更安全的防護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