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白內障手術總體安全性較高,主要風險包括術中麻醉反應、術后炎癥反應、繼發性青光眼、人工晶體移位及弱視治療難度增加。
1、麻醉風險:
全身麻醉可能引發呼吸抑制或過敏反應,但現代麻醉技術已顯著降低此類風險。術前需完善心電圖、胸片等評估,麻醉師會根據患兒體重精確計算用藥量。早產兒或合并先天性心臟病者需特殊監護。
2、炎癥反應:
術后前房滲出是常見并發癥,表現為眼紅、畏光。需規范使用糖皮質激素滴眼液如氟米龍和非甾體抗炎藥如溴芬酸鈉。嬰幼兒免疫系統未成熟,炎癥控制時間通常比成人長1-2周。
3、繼發青光眼:
手術創傷可能導致房角結構改變,眼壓監測需持續至術后3個月。約5%患兒需加用降眼壓藥物如布林佐胺滴眼液,嚴重者需行青光眼濾過手術。
4、晶體移位:
兒童眼球的快速生長可能造成人工晶體偏位,發生率約3-8%。建議2歲以上患兒才植入人工晶體,術后避免劇烈運動。嚴重偏位需二次手術調整。
3、弱視治療:
視覺發育關鍵期0-3歲手術者,術后必須進行遮蓋療法和視覺訓練。單眼白內障患兒需每天遮蓋健眼4-6小時,持續至12歲,定期復查立體視功能。
術后3個月內需每月復查視力、眼壓和角膜曲率,6歲前每半年驗光更換眼鏡。建議增加藍莓、胡蘿卜等富含葉黃素的食物,避免籃球、跳水等碰撞性運動。家長應每日觀察患兒有無揉眼行為,睡眠時使用防護眼罩。弱視訓練可結合穿珠子、繪畫等游戲方式,每次不超過30分鐘。術后1年視力穩定可考慮游泳等非對抗性運動,但需佩戴防水護目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