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狂癥可通過碳酸鋰、丙戊酸鈉、喹硫平等藥物治療,通常與遺傳因素、神經遞質失衡、腦結構異常、心理社會應激、物質濫用等因素有關。
1、碳酸鋰:作為心境穩定劑首選藥物,碳酸鋰通過調節谷氨酸能神經傳遞發揮療效。該藥物對急性躁狂發作和預防復發均有顯著效果,治療期間需定期監測血鋰濃度。常見不良反應包括手抖、口渴、多尿,長期使用可能影響甲狀腺和腎功能。
2、丙戊酸鈉:適用于混合型發作或快速循環型患者,通過增強GABA能神經抑制發揮作用。與碳酸鋰相比,該藥物對肝功能影響較大,用藥期間需監測轉氨酶水平。可能出現體重增加、脫發、震顫等副作用,孕婦禁用。
3、喹硫平: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通過阻斷多巴胺D2和5-HT2A受體改善癥狀。對伴有精神病性癥狀的躁狂發作效果顯著,可單用或與心境穩定劑聯用。常見不良反應包括嗜睡、頭暈、體位性低血壓,長期使用需監測代謝指標。
4、奧氮平:作為強效D2受體拮抗劑,能快速控制興奮激越癥狀。該藥物對睡眠障礙和攻擊行為有較好改善作用,但易引起食欲增加和血糖升高。治療期間建議定期檢測體重、血糖和血脂水平,糖尿病患者慎用。
5、拉莫三嗪:適用于雙相障礙維持治療,通過抑制電壓敏感性鈉通道穩定情緒。該藥物需緩慢滴定劑量以防皮疹發生,與丙戊酸聯用時需調整劑量。常見副作用包括頭痛、惡心、視物模糊,嚴重者可出現Stevens-Johnson綜合征。
躁狂癥患者需建立規律作息,保證每天7-8小時睡眠時間,避免咖啡因和酒精攝入。飲食選擇富含歐米伽3脂肪酸的三文魚、核桃等食物,配合快走、游泳等有氧運動每周3-4次。護理重點在于識別復發先兆,建立社會支持系統,定期復診評估藥物療效和副作用。癥狀加重或出現自傷傾向時應立即就醫調整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