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蓋軟骨磨損可能由體重超標、運動方式不當、關節受力異常、骨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原因引起,可通過減重、調整運動方式、物理治療、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方式干預。
體重超標會增加膝關節的負荷,加速軟骨磨損。體重每增加1公斤,膝關節承受的壓力會增加4公斤。長期超重會導致軟骨承受異常壓力,逐漸變薄、碎裂。減重是緩解軟骨磨損的基礎措施,建議通過控制飲食熱量、增加有氧運動等方式將體重控制在合理范圍。
高強度運動如長跑、籃球等會對膝關節造成反復沖擊,缺乏運動前熱身或運動后拉伸容易導致關節損傷。登山、爬樓梯等動作也會增加髕骨與股骨間的摩擦。建議選擇游泳、騎自行車等低沖擊運動,運動時佩戴護膝,避免突然增加運動強度。
先天性的O型腿、X型腿或后天形成的步態異常會導致膝關節受力不均,局部軟骨承受過度壓力。扁平足、高弓足等足部問題也會改變下肢力線??赏ㄟ^矯形鞋墊、物理治療改善力線,嚴重者需進行截骨矯形手術。
骨關節炎可能與年齡增長、關節退變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晨僵、關節腫脹等癥狀。關節軟骨逐漸失去彈性,出現裂隙、剝脫。藥物治療包括口服氨基葡萄糖、雙醋瑞因,關節腔注射玻璃酸鈉。晚期需考慮關節鏡清理術或人工關節置換。
類風濕性關節炎可能與自身免疫異常、遺傳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對稱性關節腫痛、疲勞等癥狀。滑膜炎癥侵蝕軟骨,導致關節破壞。常用藥物包括甲氨蝶呤、來氟米特、生物制劑。需早期干預控制病情進展。
日常需注意膝關節保暖,避免長時間跪姿或蹲姿。飲食中增加富含膠原蛋白的食物如魚皮、豬蹄,補充維生素D和鈣質。推薦進行直腿抬高、靠墻靜蹲等強化股四頭肌的訓練。若出現持續疼痛、關節交鎖等癥狀應及時就醫評估軟骨損傷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