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狀病毒感染導致精神不振可通過補液治療、調整飲食、保證休息、藥物緩解、預防脫水等方式處理。輪狀病毒感染通常由病毒侵襲腸道、電解質紊亂、營養吸收障礙、免疫反應激活、繼發脫水等原因引起。
口服補液鹽是糾正脫水的首選方法,推薦使用世界衛生組織標準配方的口服補液鹽Ⅲ。對于頻繁嘔吐或嚴重脫水的患兒,需通過靜脈輸注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補充水分和電解質。補液量應根據體重和脫水程度計算,每公斤體重補充50-100毫升液體。
發病期間建議選擇低乳糖、低纖維的清淡飲食,如米湯、蘋果泥、香蕉等易消化食物。避免高糖、高脂肪及乳制品攝入,以防加重腹瀉癥狀。癥狀緩解后可逐步恢復常規飲食,采用少量多餐的進食方式。
急性期需臥床休息,減少體力消耗。保持環境安靜舒適,室溫維持在24-26℃。睡眠時間應比平時增加1-2小時,避免劇烈活動直至癥狀完全消失。充足的休息有助于免疫系統對抗病毒感染。
蒙脫石散可吸附腸道毒素和保護腸黏膜。益生菌制劑如雙歧桿菌三聯活菌散能調節腸道菌群平衡。對于發熱超過38.5℃可考慮使用對乙酰氨基酚退熱,但需避免使用止瀉藥物抑制病原體排出。
每次排便后補充50-100毫升口服補液鹽溶液。觀察尿量、眼窩凹陷、皮膚彈性等脫水指征。出現持續8小時無尿、嗜睡、前囟凹陷等嚴重脫水表現時需立即就醫。保持手部衛生可降低家庭內傳播風險。
輪狀病毒感染期間建議每日攝入足夠水分,可飲用稀釋的蘋果汁或米湯補充能量。癥狀緩解后逐步增加活動量,從短時間散步開始恢復體能。注意餐具消毒和糞便處理,使用含氯消毒劑清潔被污染物品。護理期間密切監測體溫變化和精神狀態,出現持續嗜睡或意識改變需及時就醫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