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可能影響懷孕,可通過藥物控制、手術切除、激素調節、定期監測、輔助生殖等方式干預。該病癥通常由長期無排卵、雌激素暴露過多、多囊卵巢綜合征、肥胖、遺傳因素等原因引起。
長期無排卵導致孕激素缺乏,子宮內膜持續受雌激素刺激增生。調整月經周期是關鍵,口服黃體酮、地屈孕酮等孕激素可誘導內膜轉化,定期超聲監測內膜厚度變化。
肥胖患者脂肪組織分泌過量雌激素,與胰島素抵抗共同促進內膜病變。減輕體重5%-10%能顯著改善癥狀,建議每周150分鐘有氧運動配合地中海飲食。
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卵泡發育受阻,子宮內膜缺乏周期性脫落。枸櫞酸氯米芬促排卵治療可恢復生理周期,二甲雙胍改善胰島素敏感性輔助受孕。
重度不典型增生可能進展為子宮內膜癌,表現為異常子宮出血或經期延長。宮腔鏡下內膜切除術可保留子宮,術后需每3個月病理復查。
Lynch綜合征等遺傳疾病增加患病風險,常伴有結腸癌家族史。建議完成生育后考慮預防性子宮切除,胚胎植入前遺傳學診斷可阻斷致病基因傳遞。
備孕期間需維持BMI在18.5-23.9范圍,補充葉酸400μg/日降低胎兒神經管缺陷風險。監測基礎體溫判斷排卵時機,凍存胚胎可規避藥物治療對卵子的影響。試管嬰兒技術能繞過病變內膜直接移植健康胚胎,臨床妊娠率達4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