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積水可通過增加水分攝入、調整排尿姿勢、藥物治療、物理治療、手術治療等方式排出。腎積水通常由尿路結石、前列腺增生、尿路狹窄、先天性畸形、腫瘤壓迫等原因引起。
每日飲水量建議達到2000-3000毫升,分次少量飲用溫水或淡鹽水,避免一次性大量飲水加重腎臟負擔。適當增加西瓜、冬瓜等利尿食物的攝入,促進尿液生成沖刷尿路。
采用膝胸臥位或側臥位排尿,利用重力作用輔助積水排出。對于輸尿管上段積水,可嘗試俯臥位配合腰部叩擊;下段積水建議排尿時抬高臀部,減少排尿阻力。
α受體阻滯劑如坦索羅辛可松弛輸尿管平滑肌,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控制感染,利尿劑如呋塞米增加尿量。藥物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避免自行調整劑量。
體外沖擊波碎石適用于結石性積水,超聲波引導下腎造瘺可暫時引流嚴重積水。熱敷腰部緩解肌肉痙攣,低頻電刺激促進輸尿管蠕動。
輸尿管支架置入術解決機械性梗阻,經皮腎鏡取石術清除復雜結石。術后需保持導管通暢,監測尿量變化及顏色性狀。
日常需限制高草酸食物如菠菜,減少咖啡因攝入避免刺激泌尿系統。適度進行快走、游泳等有氧運動,避免劇烈運動導致結石移位。定期復查超聲監測積水程度,出現發熱、血尿等癥狀需及時就醫。長期臥床者每2小時更換體位預防褥瘡,保持會陰部清潔降低感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