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糖尿病可能由胰島素抵抗增加、胎盤激素影響、遺傳因素、肥胖、年齡等因素引起,可通過飲食控制、運動調節、血糖監測、胰島素治療、產后隨訪等方式干預。
1、激素變化:
妊娠期胎盤分泌的雌激素、孕激素等拮抗胰島素功能,導致胰島素敏感性下降。孕婦需減少精制糖攝入,選擇全谷物、綠葉蔬菜等低升糖指數食物,每日分5-6餐進食控制血糖波動。
2、遺傳傾向:
直系親屬有2型糖尿病史者患病風險提高3倍。這類孕婦應孕早期進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每周監測空腹及餐后血糖,必要時使用門冬胰島素、地特胰島素等短效制劑控制血糖。
3、體重因素:
孕前BMI≥25或孕期增重超標的孕婦更易發病。建議通過游泳、孕期瑜伽等低強度運動每周消耗1500大卡熱量,將孕期總體重增長控制在7-11公斤范圍內。
4、年齡影響:
35歲以上孕婦因胰腺功能減退風險顯著增加。這類人群需在孕24-28周進行75gOGTT篩查,若確診需配合營養師制定個性化食譜,優先選擇清蒸魚、藜麥等優質蛋白和慢消化碳水。
5、代謝異常:
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常伴隨胰島素抵抗,妊娠期更易出現糖耐量受損。除血糖管理外,還需監測尿酮體預防酸中毒,產后6-12周復查以評估轉歸為2型糖尿病的風險。
妊娠糖尿病孕婦每日應保證30分鐘快走或等量運動,攝入不少于25克膳食纖維,產后堅持母乳喂養可降低嬰兒遠期肥胖風險。定期進行眼底檢查和腎功能評估,產后每3年篩查糖尿病直至終身。控制紅肉攝入量,用豆制品替代部分動物蛋白,有助于改善胰島素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