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熱感冒具有傳染性,可通過飛沫傳播、接觸傳播、空氣傳播、共用物品傳播、母嬰垂直傳播等方式傳播。風熱感冒通常由病毒感染、免疫力下降、環境因素、季節變化、體質差異等原因引起。
1、傳播途徑:
風熱感冒主要通過飛沫傳播,當患者咳嗽或打噴嚏時,病毒會隨飛沫進入空氣中,被他人吸入后可能感染。接觸傳播也是常見方式,如觸摸被病毒污染的物體后揉眼、摸鼻。空氣傳播在密閉空間更易發生,病毒可懸浮在空氣中較長時間。共用物品如餐具、毛巾等可能成為傳播媒介。母嬰垂直傳播雖罕見,但孕婦感染可能通過胎盤影響胎兒。
2、易感人群:
免疫力低下者更易感染風熱感冒,包括老年人、兒童、慢性病患者。長期疲勞或壓力過大的人群抵抗力下降,病毒更易入侵。過敏體質者呼吸道黏膜防御功能較弱,增加感染風險。營養不良人群缺乏必要營養素,免疫系統功能受損。近期接種疫苗者可能暫時免疫力波動,需注意防護。
3、預防措施: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可降低病毒濃度,建議每日開窗通風。勤洗手能有效減少接觸傳播,使用肥皂和流動水清洗至少20秒。佩戴口罩可阻擋大部分飛沫,尤其在人群密集場所。避免與患者密切接觸,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離。定期消毒常用物品表面,如門把手、手機等高頻接觸區域。
4、發病特點:
風熱感冒潛伏期通常1-3天,起病較急。典型癥狀包括發熱、咽喉腫痛、鼻塞黃涕、頭痛身痛。病毒復制高峰期傳染性最強,約在癥狀出現后2-3天。病程一般持續5-7天,免疫力正常者可自愈。部分患者可能出現咳嗽遷延不愈,持續2周以上。兒童癥狀往往比成人更明顯,發熱程度更高。
5、特殊防護:
醫務人員接觸患者時應穿戴防護裝備,包括口罩、手套、隔離衣。學校等集體場所發現病例需及時隔離,防止聚集性傳播。公共場所應提供消毒用品,鼓勵民眾做好手衛生。流行季節減少不必要的外出,避開人群密集區域。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可提前接種流感疫苗,降低混合感染風險。
飲食上建議多攝入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如橙子、獼猴桃,適量飲用菊花茶、薄荷茶有助于緩解癥狀。保持適度運動增強體質,但急性期應避免劇烈活動。保證充足睡眠有助于免疫系統恢復,每日7-8小時為宜。居家護理可進行淡鹽水漱口,使用加濕器維持空氣濕度40%-60%。如出現持續高熱、呼吸困難等嚴重癥狀,應及時就醫排查并發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