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膜息肉可能引發牙齦出血、牙齒松動、牙槽骨吸收、鄰牙移位及口腔異味等問題,需通過口腔清潔、藥物治療或手術干預改善。
1、牙齦出血:
牙周膜息肉長期刺激牙齦組織,導致毛細血管擴張充血,輕微摩擦即可引發出血。日常使用軟毛牙刷配合含氟牙膏清潔,出血嚴重時可局部涂抹復方氯己定含漱液或鹽酸米諾環素軟膏控制炎癥。
2、牙齒松動:
息肉持續壓迫牙周膜纖維,破壞牙齒支撐結構,造成咀嚼無力或牙齒位移。建議避免啃咬硬物,采用巴氏刷牙法維護口腔衛生,必要時通過牙周夾板固定松動牙齒。
3、牙槽骨吸收:
慢性炎癥反應激活破骨細胞,導致頜骨高度逐漸降低。定期拍攝曲面斷層片監測骨量變化,早期可通過引導骨再生術聯合骨粉填充修復缺損。
4、鄰牙移位:
息肉占位效應可能推擠相鄰牙齒,引發牙列不齊。正畸治療前需先切除息肉,傳統手術或激光切除術可徹底清除病變組織。
5、口腔異味:
息肉表面易滯留食物殘渣,滋生厭氧菌產生揮發性硫化物。每日使用沖牙器清潔牙縫,含服西吡氯銨含片抑制細菌,必要時行齦下刮治術。
保持均衡飲食有助于牙周組織修復,增加維生素C含量高的獼猴桃、草莓等水果攝入;適度咀嚼無糖口香糖促進唾液分泌;每周三次有氧運動提升免疫力;每半年接受專業潔牙及牙周檢查,避免使用牙簽等尖銳物品刺激牙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