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癬加重可能由真菌感染擴散、免疫抑制、皮膚屏障破壞、合并細菌感染、治療不規范等因素引起,嚴重時需通過抗真菌藥物、免疫調節、皮膚修復、抗生素治療、規范用藥等方式干預。
1、真菌擴散:皮膚癬未及時控制可能導致真菌向深層或周邊皮膚蔓延,形成環形紅斑伴鱗屑。局部可涂抹聯苯芐唑乳膏,大面積感染需口服特比萘芬。避免搔抓防止傳播。
2、繼發感染:皮膚破損后易合并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表現為膿皰、滲液。需先進行細菌培養,根據結果選擇頭孢克肟或阿奇霉素,同時保持創面干燥清潔。
3、免疫異常:糖尿病患者或長期用激素者易出現癬菌肉芽腫,皮損呈結節狀增生。需控制血糖至7mmol/L以下,必要時短期使用伊曲康唑沖擊治療。
4、皮膚苔蘚化:長期搔抓導致皮膚增厚、色素沉著,形成慢性單純性苔蘚。夜間可戴棉質手套防止無意識抓撓,配合尿素軟膏軟化角質。
5、全身癥狀:罕見情況下真菌入血引起發熱、寒戰,常見于艾滋病患者。需住院靜脈輸注兩性霉素B,并進行HIV抗體篩查。
皮膚癬患者應穿著純棉透氣衣物,每日用硫磺皂清洗患處。飲食避免高糖食品,適量補充維生素A、E促進皮膚修復。運動后及時擦汗,避免共用健身器材。皮損面積超過手掌大小或伴隨發熱需立即皮膚科就診,真菌鏡檢和培養可明確病原體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