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可通過甲胎蛋白檢測、超聲檢查、CT掃描、MRI檢查、肝穿刺活檢等方式診斷。肝癌可能與乙肝病毒感染、長期酗酒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右上腹疼痛、體重下降等癥狀。
1、甲胎蛋白檢測:血液中甲胎蛋白水平升高是肝癌的重要標志物,特異性較強。建議高危人群每半年檢測一次,結合影像學檢查可提高早期診斷率。檢測前需空腹8小時,避免劇烈運動影響結果準確性。
2、超聲檢查:腹部超聲能清晰顯示肝臟占位性病變的位置和大小,具有無創、便捷的優勢。檢查前需禁食6小時以減少腸道氣體干擾,對直徑>2cm的腫瘤檢出率可達90%以上,常作為初篩手段。
3、CT掃描:增強CT能明確腫瘤血供特點及周圍血管侵犯情況,對肝癌分期有重要價值。掃描前需注射碘對比劑,腎功能不全者慎用。多層螺旋CT對1-2cm病灶的檢出靈敏度超過85%。
4、MRI檢查:多序列MRI可鑒別肝癌與血管瘤等良性病變,彌散加權成像對微小病灶敏感。檢查時需去除金屬物品,體內有起搏器者禁用。肝膽特異性對比劑MRI能提高≤1cm病灶的檢出率。
5、肝穿刺活檢:病理檢查是確診金標準,適用于影像學不典型的病例。操作需在超聲引導下進行,存在出血風險。活檢結果可明確腫瘤分級,指導靶向藥物選擇。
日常飲食應保證優質蛋白攝入,選擇魚肉、豆制品等易消化食物,限制動物脂肪。適度進行太極拳、散步等低強度運動,避免腹部碰撞。定期監測肝功能指標,出現腹脹、黃疸等癥狀需及時復查影像學。乙肝患者需規范抗病毒治療,戒酒并避免霉變食物攝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