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濺到手上可通過大量清水沖洗、中和處理、藥物涂抹、創面保護、就醫處理等方式治療。硫酸灼傷通常由強酸腐蝕、蛋白質變性、組織脫水、炎癥反應、繼發感染等原因引起。
1、清水沖洗:皮膚接觸硫酸后需立即用流動清水持續沖洗15分鐘以上,水流壓力不宜過大以免加重損傷。沖洗可稀釋酸性物質濃度,降低組織滲透壓,減少熱力對深部組織的持續損傷。避免使用濕巾擦拭或局部浸泡方式。
2、中和處理:沖洗后可用5%碳酸氫鈉溶液或肥皂水進行中和,但需注意中和反應可能產熱。禁止未經沖洗直接使用堿性物質,避免使用強堿中和導致二次化學燒傷。中和處理后需再次用清水沖洗殘留物。
3、藥物處理:創面可涂抹磺胺嘧啶銀乳膏預防感染,使用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凝膠促進愈合。疼痛明顯者可口服布洛芬緩解炎癥反應,避免使用油性藥膏封閉創面。水皰直徑大于1cm需由醫生處理。
4、創面保護:使用無菌凡士林紗布覆蓋創面,外層用透氣敷料固定。每日更換敷料觀察愈合情況,避免撕脫表皮。接觸水的活動需佩戴防水手套,愈合期避免陽光直射防止色素沉著。
5、醫療干預:深二度以上灼傷需急診清創,面積大于手掌或累及關節面部應立即就醫。醫生可能采用磺胺米隆溶液濕敷,嚴重者需進行植皮手術。伴有呼吸困難需排除酸霧吸入性損傷。
灼傷恢復期需增加蛋白質攝入如雞蛋、魚肉,補充維生素C促進膠原合成。避免辛辣食物及酒精攝入,保持創面干燥清潔。愈合后半年內使用防曬霜預防色沉,進行抓握功能鍛煉防止疤痕攣縮。接觸強酸作業時應佩戴耐酸堿手套,工作場所配備緊急沖淋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