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免疫力呈現動態變化,妊娠早期可能增強,中后期因免疫耐受需求普遍降低。
1、激素影響:
孕激素和雌激素水平升高會抑制部分免疫細胞活性,降低Th1型細胞因子分泌,這種調節有助于避免母體對胎兒的排斥反應,但同時也可能增加呼吸道感染風險。
2、免疫耐受:
胎盤分泌的HLA-G蛋白和吲哚胺2,3-雙加氧酶等物質會主動抑制NK細胞殺傷功能,形成局部免疫豁免區,這種機制使孕婦對某些病毒如流感病毒更易感。
3、營養消耗:
胎兒生長發育會優先獲取鐵、鋅、維生素D等免疫相關營養素,母體血清鐵蛋白水平下降可能影響中性粒細胞殺菌能力,建議通過動物肝臟、深海魚補充營養。
4、生理負擔:
血容量增加50%導致免疫細胞相對稀釋,心肺負荷加重影響呼吸道纖毛運動,建議進行孕婦瑜伽、凱格爾運動增強體質。
5、疾病風險:
妊娠糖尿病可能與胰島素抵抗引起的慢性炎癥有關,表現為糖耐量異常;妊娠期甲狀腺炎通常伴隨TPO抗體陽性,需監測TSH水平變化。
建議孕婦每日攝入300g乳制品、200g深色蔬菜,補充含維生素C的獼猴桃、草莓,選擇游泳等低沖擊運動,定期進行血常規和TORCH篩查,出現持續發熱或異常陰道分泌物需及時產科就診。保持每天7-8小時分段睡眠,使用加濕器維持50%左右環境濕度,避免接觸未接種疫苗的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