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嘔吐可通過物理降溫、補液治療、藥物止吐、環境調整、醫療干預等方式治療。中暑通常由高溫暴露、體液流失、電解質紊亂、體溫調節障礙、基礎疾病等因素引起。
1、物理降溫:脫離高溫環境后,用濕毛巾冷敷頸部、腋窩等大血管處,同時扇風促進蒸發散熱。避免使用酒精擦拭或冰水浸泡,可能引起寒戰反而不利于降溫。兒童可采用溫水浴,水溫控制在32-34℃為宜。
2、補液治療:優先飲用含電解質的運動飲料或口服補液鹽,每小時補充500-1000ml。避免一次性大量飲用冰水,可能刺激胃腸加重嘔吐。昏迷患者需靜脈輸注生理鹽水或林格氏液,24小時補液量可達3000-5000ml。
3、藥物止吐:甲氧氯普胺可促進胃排空,多潘立酮能阻斷外周多巴胺受體,昂丹司瓊適用于嚴重嘔吐。服藥后保持半臥位休息,嘔吐物需及時清理防止誤吸。伴隨頭痛可聯用布洛芬等解熱鎮痛藥。
4、環境調整:立即轉移至20-25℃陰涼處,保持通風但避免直吹空調。脫去多余衣物后用涼水噴灑皮膚,配合電風扇加速對流散熱。監測體溫降至38℃以下時停止主動降溫,防止體溫過低。
5、醫療干預:出現意識模糊、持續嘔吐、體溫>40℃需急診處理。嚴重病例可能需冰鹽水灌洗胃部或血液凈化,并發橫紋肌溶解時需靜脈輸注碳酸氫鈉。既往有心血管疾病患者建議住院觀察。
中暑恢復期應保持每日飲水2000ml以上,適量補充淡鹽水或椰子水。飲食選擇粥類、面條等易消化食物,避免辛辣刺激。兩周內避免劇烈運動,外出佩戴遮陽帽并使用防曬霜。空調房內溫度建議設定在26-28℃,濕度控制在50%-60%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