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位肛瘺可通過肛門指檢、影像學檢查、探針檢查、肛門鏡觀察、臨床癥狀評估等方式診斷。其形成多與肛周膿腫未及時處理、克羅恩病、結核感染、外傷或手術并發癥等因素有關。
1、肛門指檢:醫生戴手套涂抹潤滑劑后,將食指伸入肛門觸摸瘺管走向。高位肛瘺常觸及條索狀硬結向直腸方向延伸,指檢可初步判斷內口位置及與肛管直腸環的關系,但深部瘺管可能需結合其他檢查。
2、影像學檢查:MRI可三維顯示瘺管走行、分支及與括約肌的解剖關系,準確率超過90%。超聲造影能動態觀察瘺管內血流,適用于碘過敏患者。CT對復雜瘺管合并盆腔感染評估更具優勢。
3、探針檢查:使用銀質探針從外口輕柔探入,配合肛門內手指引導,觸及內口時有落空感。高位瘺管探針走向多朝向肛門后側或直腸壁,操作需避免假道形成。
4、肛門鏡觀察:電子肛門鏡能直接窺見齒狀線附近內口,表現為充血凹陷或膿液溢出。高位肛瘺內口常位于肛管上半部,可能伴直腸黏膜充血水腫。
5、癥狀鑒別:典型表現為肛周反復流膿、腫痛,急性期伴發熱。高位瘺膿液多呈糞臭味,排便時直腸墜脹感明顯,部分患者出現糞便或氣體從外口排出。
日常需保持肛周清潔,便后溫水坐浴15分鐘。飲食增加燕麥、火龍果等膳食纖維攝入,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急性發作期限制劇烈運動,可選擇提肛鍛煉改善局部血液循環。若確診高位肛瘺,建議盡早就醫評估手術方案,拖延可能造成括約肌不可逆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