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齦潰爛可通過局部抗菌藥物、止痛藥物、促進愈合藥物等方式治療。牙齦潰爛通常由口腔衛生不良、維生素缺乏、創傷刺激、牙周炎、免疫系統疾病等原因引起。
1、局部抗菌:
牙齦潰爛合并細菌感染時需使用抗菌藥物控制炎癥。氯己定含漱液能抑制口腔致病菌繁殖,聚維酮碘溶液可廣譜殺菌,西地碘含片對厭氧菌感染效果顯著。用藥期間需避免辛辣食物刺激創面。
2、緩解疼痛:
利多卡因凝膠等表面麻醉劑能暫時緩解潰爛疼痛,布洛芬等非甾體抗炎藥可減輕腫脹不適。疼痛劇烈者可短期使用對乙酰氨基酚,但需警惕掩蓋病情進展。
3、促進修復:
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凝膠能加速黏膜修復,維生素B12溶液局部涂抹可改善組織再生能力。配合使用康復新液含漱,其含有的多元醇成分能形成保護性生物膜。
4、病因處理:
牙周炎導致的潰爛可能與牙菌斑堆積、牙結石刺激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牙齦出血、牙齒松動等癥狀。需通過超聲潔治清除菌斑,嚴重者需進行牙齦翻瓣手術。
5、全身干預:
自身免疫性疾病引發的潰爛常伴隨口腔黏膜白斑、反復發作等癥狀。確診后需系統性使用免疫調節劑,如潑尼松、羥氯喹等藥物控制基礎疾病。
日常護理需選用軟毛牙刷輕柔清潔,避免過硬食物摩擦損傷。增加獼猴桃、西蘭花等維生素C含量高的食物攝入,飯后使用生理鹽水漱口。持續潰爛超過兩周或伴隨發熱癥狀時需及時就診口腔黏膜科,排除癌變可能。規律進行口腔檢查能早期發現潛在病變,吸煙者需嚴格戒煙以減少黏膜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