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尿頻可通過鹽酸左氧氟沙星、磷霉素氨丁三醇、托特羅定等藥物治療。尿頻通常由尿路感染、膀胱過度活動癥、妊娠子宮壓迫、精神緊張、盆底肌松弛等原因引起。
1、尿路感染:可能與細菌逆行感染、免疫力下降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尿頻、尿急、尿痛等癥狀。急性期可選用喹諾酮類抗生素如鹽酸左氧氟沙星,或磷霉素氨丁三醇散進行抗感染治療,同時需每日飲水2000ml以上沖刷尿道。
2、膀胱過度活動:可能與神經調節異常、逼尿肌不穩定有關,表現為突發尿意、夜尿增多。M受體阻滯劑如托特羅定可減少膀胱無抑制性收縮,配合凱格爾運動增強盆底肌控制力,每日訓練3組每組15次。
3、妊娠壓迫:增大的子宮機械性壓迫膀胱導致容量減少,屬于生理性尿頻。建議采取側臥位減輕壓迫,限制睡前兩小時飲水量,攝入南瓜子、核桃等富含鋅元素食物促進黏膜修復。
4、焦慮因素:長期精神緊張通過神經反射增加排尿次數。認知行為療法可改善錯誤排尿觀念,練習腹式呼吸調節自主神經功能,必要時短期使用帕羅西汀等抗焦慮藥物。
5、盆底肌松弛:多見于產后女性,伴隨壓力性尿失禁。生物反饋電刺激能增強肌力,口服鹽酸米多君改善尿道閉合壓,避免提重物及長期咳嗽等腹壓增高行為。
日常需控制咖啡因及酒精攝入,減少辛辣刺激食物對膀胱的興奮作用。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每周3次可改善全身血液循環,排尿后溫水清洗會陰部并從前向后擦拭。持續癥狀超過一周或出現血尿、發熱需泌尿科就診排除間質性膀胱炎、糖尿病等器質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