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脈血栓栓塞癥可通過臨床癥狀評估、D-二聚體檢測、影像學檢查、風險評估量表及鑒別診斷五種方式確診。
1、癥狀評估:
下肢深靜脈血栓典型表現為單側小腿腫脹、疼痛及皮溫升高,活動后加重;肺栓塞常見突發胸痛、呼吸困難和咯血。需結合Wells評分等工具量化評估,但單純癥狀診斷特異性較低,約50%患者早期無癥狀。
2、D-二聚體檢測:
作為篩查首選,陰性結果可基本排除急性血栓。但創傷、感染等因素可導致假陽性,需結合臨床概率評估。該檢測敏感性達95%,特異性約40%-60%,適用于中低風險患者初篩。
3、影像學檢查:
下肢靜脈加壓超聲診斷深靜脈血栓準確率超過90%,是首選無創檢查。肺栓塞確診需CT肺動脈造影,可直觀顯示血管充盈缺損。核素肺通氣灌注掃描適用于造影劑禁忌者。
4、風險評估:
采用Caprini或Padua量表評估住院患者血栓風險,包含手術時長、腫瘤病史等40余項指標。高危患者需預防性抗凝,中危患者建議動態監測D-二聚體。
5、鑒別診斷:
需排除蜂窩織炎、淋巴水腫等下肢腫脹疾病,以及肺炎、氣胸等胸痛病因。腫瘤標志物檢查可排查隱匿性惡性腫瘤導致的特發性血栓。
確診后應避免劇烈運動防止血栓脫落,建議穿著醫用彈力襪改善靜脈回流。飲食需控制鈉鹽攝入,適量補充Omega-3脂肪酸。抗凝治療期間定期監測凝血功能,長途旅行時每2小時活動下肢。出現新發胸痛或呼吸困難需立即就醫,警惕肺栓塞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