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糖尿病是妊娠期間首次出現或被發現的糖代謝異常,通常在孕24-28周通過糖耐量試驗確診。其主要由胰島素抵抗加重、遺傳因素、胎盤激素干擾、肥胖及年齡因素引起,可通過飲食控制、運動干預、血糖監測、胰島素治療及定期產檢管理。
1、胰島素抵抗加重:
妊娠期胎盤分泌的雌激素、孕酮等激素會拮抗胰島素作用,導致胰島素敏感性下降。隨著孕周增加,胰島素抵抗逐漸加重,若胰腺β細胞代償不足則引發高血糖。建議通過分餐制、低升糖指數飲食減輕胰島負擔。
2、遺傳因素:
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孕婦患病風險增加2-3倍,特定基因如TCF7L2多態性與發病相關。這類孕婦需更早進行糖篩,孕前體重指數超過25者應提前干預生活方式。
3、胎盤激素干擾:
胎盤催乳素、皮質醇等激素具有升糖作用,促進脂肪分解和糖異生。多胎妊娠時激素水平更高,雙胎孕婦發病率較單胎高1.8倍。動態監測血糖變化有助于及時調整控糖方案。
4、肥胖因素:
孕前體重指數≥30的孕婦患病風險達正常體重者的3-5倍,內臟脂肪堆積加重炎癥反應和胰島素抵抗。建議孕前減重5%-7%,孕期體重增長控制在7-11公斤。
5、年齡因素:
35歲以上高齡孕婦發病率顯著升高,與β細胞功能衰退相關。高齡孕婦需在孕早期即檢測空腹血糖,合并多囊卵巢綜合征者應進行胰島素抵抗評估。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應保證每日攝入25-30克膳食纖維,選擇全谷物、豆類及綠葉蔬菜;每周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如孕婦瑜伽、游泳;自我監測空腹及餐后2小時血糖,控制目標分別為≤5.3mmol/L和≤6.7mmol/L;定期進行胎兒超聲和胎心監護,產后6-12周需復查糖耐量以排除永久性糖尿病。哺乳可降低產后糖尿病轉化風險,建議持續母乳喂養至少6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