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交叉韌帶損傷可能表現為膝關節疼痛、腫脹、關節不穩、活動受限、關節彈響等癥狀。
1、疼痛:損傷后立即出現膝關節劇痛,疼痛程度與損傷嚴重性相關。輕度損傷表現為活動時隱痛,完全斷裂時可能出現持續性銳痛。疼痛多集中于膝關節前內側,下蹲或扭轉動作時加劇。
2、腫脹:損傷后6小時內出現關節腔積血導致的腫脹,腫脹程度與出血量成正比。可見膝關節周圍皮膚發亮、皮溫升高,按壓時有波動感。嚴重腫脹可能限制關節屈伸活動。
3、關節不穩:韌帶斷裂后出現膝關節"打軟腿"現象,表現為行走時突然無力支撐。上下樓梯時易出現膝關節"錯動感",急停變向運動時可能發生膝關節脫位傾向。
4、活動受限:急性期因疼痛腫脹導致關節活動范圍減小,慢性期可能因肌肉萎縮出現伸直受限。部分患者無法完成全幅度屈膝動作,下蹲時需用手支撐減輕負荷。
5、關節彈響:約30%患者在損傷瞬間聽到"啪"的斷裂聲,后期活動時可能出現關節彈響。彈響多發生在膝關節屈曲30-60度范圍,常伴有絞鎖感或卡頓現象。
前交叉韌帶損傷患者需避免跑跳等劇烈運動,急性期可采用冰敷減輕腫脹,使用彈性繃帶加壓包扎。恢復期建議進行直腿抬高、靜蹲等康復訓練增強股四頭肌力量,游泳、騎自行車等低沖擊運動有助于功能恢復。日常行走可佩戴膝關節支具提供穩定性,體重超標者需控制BMI在24以下減輕關節負荷。若保守治療6個月仍存在明顯關節不穩,需考慮關節鏡下韌帶重建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