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時物理降溫不建議貼腳底。腳底皮膚較厚且遠離核心體溫調節區域,降溫效果有限,還可能因局部過冷引發不適。
物理降溫主要通過增加散熱面積實現退熱,推薦選擇大血管流經部位如頸部、腋窩、腹股溝等區域。這些部位皮膚薄、血流豐富,冷敷或溫水擦拭能更有效傳導熱量。使用退熱貼時應避開眼周、胸口及足底等敏感或效果差的部位,單次冷敷不超過20分鐘,避免皮膚凍傷。
體溫超過38.5℃時需配合藥物退熱,物理降溫僅作為輔助手段。嬰幼兒及糖尿病患者需特別注意,冷敷不當可能導致末梢循環障礙。持續高熱或伴隨意識模糊、抽搐等癥狀,需立即就醫排查腦膜炎等嚴重感染。
發熱期間需保持室溫25℃左右,穿著透氣棉質衣物。每小時補充200毫升溫水或淡鹽水,避免脫水加重體溫升高。飲食選擇小米粥、藕粉等易消化食物,忌油膩辛辣。監測體溫變化時,建議每4小時測量一次腋溫并記錄波動曲線,便于醫生判斷病情進展。若物理降溫后體溫無下降趨勢或反復升至39℃以上,提示可能存在細菌感染需抗生素干預。